07073网页游戏门户

首页

全站导航

新闻中心 > 热点追踪 >
分享到:

网瘾治疗乱象丛生 须走出“整人”误区

  2010-01-12 17:13  来源:网络  作者:法官
字号:

  戒除青少年网瘾不是“整人”,不能由一些拿着电棒和针筒的商业机构来代劳,它应该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更应该建立在爱心之上。

  2009年,“网瘾”这种可怕的“病症”在社会上快速传染。家长谈网色变,进而为深陷网瘾中的孩子四处磕头求医。于是,各种各样的网戒中心、训练营、医院、咨询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尽管卫生部出台相关法规对网瘾治疗进行规范,但2010年戒除青少年网瘾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戒除青少年网瘾不是“整人”,不能由一些拿着电棒和针筒的商业机构来代劳,它应该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更应该建立在爱心之上。

  网瘾治疗乱象丛生

  去年,诸多媒体报道了两个有关戒治网瘾的事件:16岁网瘾少年邓森山在“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戒除网瘾过程中不幸身亡,以及山东电击疗法被叫停。这些事件一经披露立即引发全社会对戒网瘾机构和治疗方法的关注。

  在Google中输入“治疗网瘾机构”,搜索结果达10余万条,“华南首家网瘾治疗中心采用纳米波脑功能治疗方法”、“云南行走军事化训练营随时招收网瘾、厌学、不听话等操心少年”……

  从2004年开始,不少此前名为“青少年成长基地”、“吃苦训练营”、“励志特色学校”等等类似机构纷纷转行治疗网瘾,各类网瘾戒除机构开始瓜分市场。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这些网瘾治疗机构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各类网戒机构都研创出一套独门武功,有中西药的,有催眠的,有呐喊的,有针灸的,还有电击的。

  据统计,目前中国3.38亿网民中,青少年网民就有1.6亿以上,10%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瘾,而目前全国治疗网瘾的机构已达数百家。尽管国内尚未出台鉴定网瘾的科学标准,但已有300多家机构在按照各自的标准对网瘾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式可谓“软硬兼施”。 由于这些训练营经营性质的模糊界定,究竟这些机构该归谁管,也成了一笔糊涂账。

  谁让网瘾少年“生不如死”?

  “13号室,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地方,在那里第一次感受到了万箭穿心的感觉,被电击时真是生不如死。”曾亲历过电击治疗的小宇,现在听到13这个数字仍心有余悸。在被网友们比作“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网戒中心接受完治疗后,一个香港的16岁男孩回家和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告诉你们,我活着就是让你们痛苦的。从此我不读书,不上大学,不结婚,不生孩子,让你们断子绝孙。”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专家顾问、华中师范大学特聘心理学教授陶宏开表示,“电击让很多孩子身心受到摧残,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更多的孩子接受完治疗后,变得仇恨家长,报复社会,严重的甚至开始打骂父母。

  南宁少年邓森山16岁的年轻躯体尚未经历岁月风霜的洗礼,死前曾被打得血肉模糊,死后还背负着“网瘾少年”的名号;在电击治网瘾被叫停之前,更有数千名孩子被强制性接受电击疗法,其粗暴程度令人发指……到底是网瘾在伤害这些迷失的少年,还是父母的爱将他们推向苦难的深渊?

  解铃还须系铃人

  这些年对于网瘾以及网瘾治疗,理论界一直有很大争议,具体的“网瘾标准”,各国都没有明确答案。在这些最基本的判断上尚存分歧,对网瘾的治疗更是说法不一。对于网瘾问题,我们更应该想想,为什么这些青少年会上网成瘾?或许这才是治疗网瘾的突破口。

  一项调查显示,家庭高压、严要求和缺乏情感温暖易致孩子染上网瘾。广州白云心理研究所所长沈家宏说,导致网瘾有四大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最重要。“可以这么说,患网瘾的孩子100%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许多家长都认为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最重要,其实夫妻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和谐的夫妻关系,是解决孩子网瘾问题的第一步”。

  孩子们迷恋于网络,是为了获得补偿,获得现实世界中所缺失的爱、尊重和交流。而在戒瘾机构里,他们被看成病人,看成犯了罪过的人,他们最后得到的只是身体和心灵上又一次伤害。而家长看到的只是屈服于电击和棍棒下的“乖小孩”。到底该怎么帮助网瘾少年走出难以自拔的困境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秀玲表示,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最好采用大禹治水的方法,疏导而不是阻塞,惩戒教育是治标不治本。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干预孩子接触电脑,只会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

  对于父母而言,当孩子出现网瘾症状后,不管你的工作、事业有多重要,都请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找出导致孩子身陷网瘾的原因——是学习性紧张、人际关系紧张,还是性格上的缺陷,让他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找到比网络更让他感兴趣的事物,培养他更广泛的学习兴趣。

  对少数沉迷于网瘾的孩子,社会也要伸出援手,付出爱心。但这些救治行为应该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而不能由一些拿着电棒和针筒的商业机构来代劳。救救孩子是社会的义务,不是捞钱的借口。

【责任编辑:法官】
    loading.. 评论加载中....
会员中心
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您可能还想看:
新闻排行
  • 24小时
Copyright © 2002-2019 07073游戏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厂商自助后台 商务合作:15446107@qq.com
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新闻更便捷,参与活动赢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