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 条评论)

深度报道:开心农场 这只是一个游戏

投稿 纠错 评论 2009-11-07 14:08来源:海口晚报作者:Lucky

  本报连续几天刊发《“偷菜”瘾君子病理报告》,在众网友和市民中引起强烈共鸣,不少网友和市民纷纷打来电话,诉说他们在“偷菜”过程中的趣闻轶事。连续几天的采访,记者也深深感受到网友们在游戏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偷菜”为何能够风靡网络?它会对现实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11月3日,记者采访了海南某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师晓静(应采访对象要求,隐去具体单位名并使用化名)。



  游戏本身很成功

  晓静身边许多同事和朋友,都在玩“偷菜”这款游戏。对于“偷菜”的风行,她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现代社会,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每个人的接触范围、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但人与人的心灵交流和沟通,却存在着隔阂。这就造成现代人内心 的孤独与寂寞。而通过玩游戏来排遣孤独,是人们的正常之举。玩这种游戏的成年人,不过就在借此方法来消遣而已,是人们的一种正常社会心理需求。

  “开心农场”这款游戏,正是迎合了当下人们的这种社会心理需求。从市场需求和技术层面上讲,这款游戏是相当成功的。



  合理排遣孤独

  晓静说,玩游戏就是人们消闲解闷、排遣孤独的一种方式,同打麻将、打扑克牌等大众娱乐没有什么两样。

  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压力较大,每天大家都在不停地忙碌着,个体的心绪都极为复杂。有时当一个人有了空闲,想找几个玩伴一起打麻将、打扑 克牌来消磨时光时,却找不到人。或者是虽然有玩伴,但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不同,使大家也不能一起玩。比如上班时间,即便是大家暂时都闲着没事,但也不能聚在 办公室里打麻将、打牌什么的。这就使得一些人在心灵孤独的时候,会去玩网络游戏。

  此外,一些退休老人或家庭妇女,空闲无事却又难以找到别的玩伴,便会选择玩网络游戏。因为网络游戏能使一个人在没有玩伴的情况,独自将游戏进行下去。

  几天前的一天晚上,晓静曾为了排遣孤独,呆在家玩打拖拉机的网络游戏。输了第一把牌时,她感到很不服气,就接着打第二把。第二把赢了后,认为现在才刚打了个平手,便想再打第三把,彻底将牌局赢过来。

  但是,每次摸到的牌都不一样,出牌的顺序也不一样。想要赢牌,始终没有绝对取胜的机会。怀着这种好胜心,她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8点钟,仍然没有 完全取胜。在玩牌的过程中,她全身心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工作、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直到第二天早上有朋友打电话问她当天是否要上课时,她才恍然醒过神来, 想起当天上午9点钟还要去教室里上课,这才赶紧离开电脑。

  事后,晓静对自己通宵玩游戏的行为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自己的好胜心理,诱使自己整夜陷入在游戏中无法解脱出来,而游戏本身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或很强的诱惑力。

  晓静表示,假如哪天她独自消闲、心灵感觉孤独时,仍会选择上网玩游戏的方式。玩游戏其实是一个人解脱孤独、排解压力而采用的合理方法。



  游戏因人而变

  晓静认为,“开心农场”让用户在游戏里面扮演一个农场主,在自己的“农场”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果实”成熟之后,如果不及时采摘,就会被朋友偷摘……这样一款游戏,同别的游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她的一位朋友在玩这款游戏时,发短信告诉她:“‘开心农场’让人真开心”,劝她也一起玩。晓静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玩,她说,她能体会到朋友的真实感受,如果不是因为忙碌,她肯定也会去玩这款游戏。

  对于“偷菜”使一些网友沉溺其中,甚至为了玩游戏而耽误工作,或导致家庭不合、恋人感情破裂等现象,晓静认为,这并不是“偷菜”这款游戏惹的祸,而是玩游戏的人本身的过错———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成年人都应该有自控力,没有自控力的人,即便不玩“偷菜”这款游戏,而在打麻将、打扑克时,同样会陷入赌博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甚至还会酗酒滋事、吸毒等,走向人生的歧途。

  现实就是现实

  晓静说,她的一个当高级工程师的朋友,也在玩偷菜游戏,而且为了玩游戏每天凌晨二三点钟才睡,早晨5点钟就起床。但在现实工作中,这位朋友是一 个很勤快的人。她的另一个在某工厂当高管的朋友,因为独处在偏僻的工厂,无处消磨寂寞时光,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也上网玩起了偷菜游戏。

  “这两位朋友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在工作上都是很称职的人。他们并不会因为玩了偷菜游戏后,便产生不切实际的偷盗念头,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鸡 鸣狗盗的事情来。游戏中的‘偷’,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偷盗’。”晓静说,游戏中可以天马行空、胡作非为,而现实生活中则受很多秩序、规则的限制。成 年人应该完全能够将虚拟的网络生活,同现实生活区分开来。

  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某种虚幻的臆想,比如别人买彩票中了大奖后,有的人便会在心里臆想:假如中大奖的是自己,那么自己该如何规划今后的生活呢?这种臆想是一个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不会对自己的身心和社会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

  而在玩网络游戏中,许多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梦想,在游戏中都可以轻易实现。比如在“开心农场”的游戏中,一个人可能成为拥有巨额虚拟金币的“富翁”,暂时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或是宣泄,当偷到“菜”的时候,心里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一个生理和心理都正常的成年人,不可能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满足和宣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像在网络游戏中扮演侠客或凶手的人,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也去充当侠客或凶手一样。

  实际上,许多网友玩“开心农场”的一个共同感受是:刚开始玩的时候很上瘾,玩得很疯狂,但当玩了一段时间后,不断进行一些重复的操作,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这时,人的理性也会回归,并选择减少游戏或退出游戏,不会长久地沉溺其中。

  加强道德引导

  晓静说,一个有自控力、懂得社会法则的成年人,能够将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区分开,但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他们的身心都正在发育,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不成熟,尚缺乏自控力和识别力,对虚拟网络游戏和现实生活,有时无法区分开来。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沉溺网络的人较多。“偷菜”这类网络虚拟游戏,很可能会对他们的正常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可能会将游戏中的行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形成一种不良的形为习惯,这将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价值取向。

  “开心农场”这款游戏,设计了让人们通过种菜、守护菜和除草、杀虫甚至帮别人的“菜地”除草、杀虫等,获得升级的积分和金币,从而达到培养人的 勤劳习惯,这是可取之处。但是,该游戏还设计了让人们通过“偷菜”这种方式获得积分、得到升级,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方式,彰显了人性恶的一面,与现实社会 道德和法律相违背,可能会误导青少年的行为。

  晓静认为,“开心农场”有关“偷菜”获得积分和经验值升级的设计,应该加以改进。比如,可以将“偷菜”成功获得积分的方式,改成抓住“小偷”或 帮忙抓住别人“菜地”里的“小偷”时,就能获得积分。或者在游戏中增添一些道德教育的内容,这样就能避免不良的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以便对青少年起到良好 的道德引导作用。(见习记者 李云川/文 记者 秦彦/图)

热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loading..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