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以帝王是非为是非的思维习惯,因了皇帝曹髦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遂使司马昭三字成为野心家的代名词,并将其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遭受世世代代的口唾鞭挞。可是,这样一句标签脸谱式判词真能概括“司马昭之心”吗?6711《傲视天地》31服今日11:00即将开启,在新服开启前我想先为司马昭辩护一番。
司马昭虽出身豪族,但却没有沾染纨绔子弟浮华奢侈的恶习,在曹魏王朝的末年,他代表了积极进取的新兴力量。在继任乃兄司马师的大将军、录尚书事等多个要职后,司马昭已成为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权者。皇帝曹髦虽拥有皇权,但仅是一面政治旗帜;司马昭拥有军权,自然拥有了行政权、财政权和官吏任免权。
可以说,当皇权与军权相分离时,必然会构成无法调解的对峙。在今天来看,皇权与军权的激烈碰撞无是非可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唯有德才兼备者居之,才能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众的安居乐业。我们没必要为失去皇位者打抱不平,而处于权力中心的司马昭则必须时时警惕,这一非常之心也就构成了“司马昭之心”复杂的第一要素。
平定诸葛诞叛乱之役,我们可窥见司马昭算无遗计的智者之心,而在灭蜀之战中,其智者之心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成了战略转变。司马懿父子主政后,恢复了曹操、曹丕的守势战略,专注于东南战线。这一战略思想的转变,为统一中国选择了最为简捷的途径。
其次,疑人照用的智者之心。中国有一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古训,用人者常说,意在传达对被使用者十分信任的态度;被使用者常说,或出于良好的愿望,或发泄不被信任的牢骚。准确地说,使用人而不疑人必是弱智,头脑正常的用人者,都应知人之长而用其所长,又知其缺陷而提防缺陷的恶性发作,这才是英明的用人之道,司马昭正是这类人物的佼佼者。
最后,表现在其政治斗争上的驾轻就熟。“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至于诱导犯罪,然后捕杀者则是袅雄。这封措词亲切委婉、开诚布公的书信绝妙至极,堪称政治斗争中的书信经典。分明是断绝钟会掠取关中的后路,拉开准备决战的架势,以此警告钟会不要心怀二志轻举妄动,但是,却又不予以点破,给对方留下改弦更张的机会和重新见面、和舟共济的余地。由此,司马昭不仅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知人善任的才能,更突现出宽厚聪敏的仁智之心。
那么,如此有“仁智之心”的司马昭,如何成为“路人所知”的野心家了呢?可是,令人叹息的是,由于曹髦的误导,也由于国人衡量是非的帝王标准,使得司马昭这位顺应历史和民心,在三国史上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却遭到世人千秋万代的鞭挞。这到底是司马昭的不幸,还是历史的悲哀?
6711《傲视天地》官方网站:http://astd.671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