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0:15分左右,07073小编发现 [阅读全文]
傲视天地兵种 武将兵种特点全解,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未成年人是否网络沉迷需要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判断,严禁通过限制人身自由、体罚、外科手术等方式干预未成年人网瘾。
卫生部昨天发布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不当的干预原则应该是,提倡采用综合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开展规范的心理指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实施干预的人员应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合格人员。干预目标是矫正被干预者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健康使用网络,改善其社会功能,而非中断或终止其上网行为。严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预方法(如封闭、关锁式干预),严禁体罚。
对网络使用不当者中伴发明显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的个体,应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并依照有关临床诊疗规范进行治疗。治疗使用精神科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禁止损毁性外科手术。
卫生部指出,对网络使用失调的未成年人,家庭和学校应该分析原因,及时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家长和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多关心、多爱护,不要随意谴责,甚至打骂未成年人。如必要,可以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指导。
极少数上网者沉迷于网络,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表现为: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身体发育和健康受损,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和情绪问题,现实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恶化,与周围人交往困难、不合群。未成年人是否存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需要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判断。
据统计,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是网络使用者中最庞大的群体,占上网总人数的60%以上。大部分的未成年人能够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但是少数未成年人因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导致出现身体健康受损、不能与社会外界正常交往等问题。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讨论认为,目前“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未成年人六种情况需就医
卫生部建议,对因上网造成社会功能受损的未成年人,并符合以下情况时,家庭和学校应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
■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
■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自己曾经做过努力,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若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怒和厌烦等症状,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
■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产生或加重原有的躯体或心理问题,仍然继续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