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 条评论)

网游大佬谈网游加电影的跨界模式

投稿 纠错 评论 2010-01-27 08:59来源:网络作者:法官

  三国题材家喻户晓 适合改编成网游

  主持人:艾总有补充吗?

  艾勇飞:虽然说网络小说这个人气非常高,如果它改编成网游会有很大的成功机率,但是也不见得一定能够成功,看你网络游戏改编能不能做成一个高品质的网络游戏,另外能不能扣紧小说这个魂,这样两者结合,才能够做出非常好的游戏来。

  主持人:艾总,我知道您那边可能未来有一个动漫片和游戏的结合,是“三国”题材的对吗?是三国里面的一个人物,你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题材进行双向开发呢?

  艾勇飞:我们今年准备在长春这边拍摄一部大型连续动画片叫《关公传奇》,做《关公传奇》的同时我们准备进行一些策划,配合《关公传奇》的动画片,三国题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题材,本身做国产网游我们还要发挥文化的基础,所以想做这个。

  主持人:刚才三位嘉宾讲得都非常精彩,给大家一个提示,第一个现在作为网络写手除了情节外还应该注意世界观和深度,第二,还是佩服金庸先生,在三四十年前能够写出这么好的题材,改编成电影,改编成电视剧,还能改编成网络游戏。

  下面我们谈谈电影和网络游戏,在前期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说游戏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游戏成功率稍微比电影改编成的游戏高一些,怎么这么说呢?

  比如说我们曾经听到过很有名的电影《十面埋伏》、《赤壁》都说要改变成网络游戏,但是后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包括现在很火的《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也说其实在好莱坞也面临一个现实,游戏历来是电影的附属品,电影永远是比游戏更强势的。在中国游戏更赚钱,电影更强势,改编效果也不是特别的明显,作为网游厂商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和电影结合的方向。

  电影往往是商业片 内涵不够深刻

  陈阳:拿电影改编游戏,其实国外做得比国内还多,原来我们在美国工作的时候,EA手里就有一些作品,像《哈利·波特》、《指环王》,这些都是有名的电影在做,这一块在工作当中,我们有一些体会,我们的观点就是说,对于电影,我们更把它看成是表现手段更丰富的小品。

  比如说如果你想这个电影的品牌传播得很快,传播得很大的话,这些电影往往是一些商业片,剧情片或者是动作片,但是它往往内涵就不够深刻。

  比如说我们前面说过的很知名的一些片子,比方说《真实的谎言》,它从深刻的程度各方面可能比不上一些文艺片,但是你如果把《放牛班的春天》改成一个网游的话,还真不知道怎么去弄,那些文艺片很有思想,但是你不适合做这种东西。

  你会发现在改编电影的时候,像比较有经验的游戏研发公司会挑选《指环王》、《哈利·波特》。为什么?因为这些电影的背后还是书在支持着,它有很博大的世界观在后面,这个时候改编的时候才有发挥得空间,把游戏的元素加进去。这方面会有一些局限性,现实是摆在那儿的,这是一个现实的现象。

  主持人:那电影公司为什么喜欢把电影同步改编成游戏呢?对电影公司来说有什么好处?

  陈阳:其实在这一块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品牌的考虑,因为像那个时候在EA,斯皮尔伯格本身也是EA的咨询顾问,EA那个时候做《荣誉勋章》第一个资料片很长时间就是模仿《拯救大兵瑞恩》抢滩的那一块,这些都是来自于电影的映射,这是互相借力,但是真正有经验的游戏公司借助电影做改编游戏的时候,其实是很谨慎的,比我们想象的要谨慎很多。

  主持人:泛泛而言,电影的投入大还是游戏的投入大?

  艾勇飞:要看什么样的电影,什么样的游戏。

  电影是游戏附属 游戏市场规模已超过电影

  主持人:李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李翔:其实我是不太赞同“卡梅隆”的观点,尤其是游戏是电影的附属的说法,因为在国外电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运作过程,所以更多的情况下,就像刚才陈总讲的是出于一个品牌的需要,是出于一个选择的需要同步去做。

  我所认为的应该是电影是游戏本身的一个附属,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通常90分钟的小短片,跟游戏没法儿比。一个正常的用户一般是玩半年、一年这样的情况。他对于内容本身的投入会更丰厚一些,甚至他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是我创作的,我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为有我,所以这个世界才会成为这个样子。其实现在来讲,逐步的也都是,以前是拍一个电影,为了盈利的需要做一些游戏,这些游戏通常都做得不是特别好,因为毕竟是这样的一个从属关系在,投入也不会有太大。

  现在逐步逐步有很多的游戏在拍电影,比如说《魔兽世界》现在也在筹拍电影,包括国外的有一个比较不错的游戏,也在重新筹拍这个电影。

  我们公司将来有一个计划,可能马上就要实施了,也会同步把我们的游戏拍成电影,这样是一个双面的影响的过程。游戏拍成电影,游戏的用户会有看这些电影的需求,因为他觉得反映了他真实的一个存在,甚至可能他就会作为一个角色,如果他在这个游戏里面是一个重要角色的话,那么他可能会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在电影里面。

  另外电影本身,因为中国对游戏觉得还是玩物丧志等等这样的心理存在,电影能够对游戏本身起一个比较良好的正面的宣传形象或者说对于普通大众的普及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在将来慢慢逐步的过程里面,游戏会更多的成为主要的角色,而电影成为游戏的一个附属角色。因为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游戏整个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电影了。

  主持人:李总这个观点挺有意思的,他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包括《完美时空》成立单独的影业公司去拍电影,包括麒麟也要这么做,您给了一个解释,您认为游戏是主导,电影是一个附属品。另外两位同意吗?

  艾勇飞:我也是同意这个观点,本身电影只是为了品牌的效应或者是短时间内吸引人去观看,游戏我们是一个长时间的能够吸引玩家互动的,电影是被动的,游戏等于是我们可以自己去导演这个电影怎么做,自己导演这个游戏怎么样做。所以游戏今后的发展应该会超过电影的。

热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loading.. 评论加载中....